未來展望
一、在教學方面
教學計畫規劃方向,配合本系之「建築與文化遺產保存研究」、「城鎮空間研究」、「太陽能建築節能研究中心」的教學服務推展,擴充科學儀器與設備使學生能獲得實作練習。相關課程規劃如以下說明:
a、文化資產保存教學
古蹟與歷史建築建築修(維)護金門保有台灣地區最完整的傳統建築聚落、閩南建築群,以及相關文化體系,因此本系除基本建築教學外,更加入在地特色,強調建築文化遺產保存之特色教學,以有別於他校之建築課程,並提昇學生進入社會之專業能力及其競爭力。
b、建築物節能研究
地球暖化一直是二十世紀全球之議題,特別是經過二次「地球高峰會議」後,內政部營建署更明令公私大型建築物,皆須通過建築物外牆節能之設計檢驗,因此建築物外牆節能保暖,實為現代建築設計主要討論之課題;至於舊建築物在全面都市的更新與再利用過程上,更須輔以科學儀器之檢定,達成符合建築保存修護及綠建築環保節能之指標。故結合科學儀器之示範與實驗課程,對於建築物節能與修(維)護觀念的建立、實務的操作將有所助益,亦為達成「理論與實務」教學之必要方式。
二、在研究方面
因應當前世界潮流與未來發展趨勢,及針對金門豐富的傳統建築與文化資產特性,當前節能環保、綠建築觀念、聚落規劃與社區營造之需要,並強調未來生態環境、文化創意產業及數位建築設計的規劃與整備,我們依舊著重「理論與實務並重」與「傳承與創新並行」之觀念,將為本系的研究發展重點歸納為:
a、文化資產保存與創意設計並重的教學與研究
以閩南傳統聚落與歷史建築的保存與再利用為核心,積極投入歷史保存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以城鎮史、聚落史、建築史、保存科學、文化產業、歷史環境的規劃設計等方向作為發展重點。同時,組成創意設計教學群,透過設計案例操作,讓學生理解設計與保存相融合之觀念與能力。
b、結合GIS之綠建築與生態工法的教學與研究
配合推動前瞻實用GIS教學,積極發展環境保護、減少耗能、資源再生、人與環境共生、環境倫理學等理念的建築設計與景觀設計,以此建立綠建築與生態工程方法,結合GIS改造先進與特色課程,進一步將研究成果加以推廣,積極培養節能與生態建築設計的專業人才,確保多樣性島嶼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
C、以金門地緣優勢與歷史深度,發展具競爭力的研究領域
以金門為基地,積極開展閩南建築文化、聚落保存、古蹟修復再利用、文化資產學、世界遺產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一方面與台灣的建築、文化資產學界多加請益,另一方面與大陸華南的學術界交流,如近在咫尺的廈門大學、華僑大學。同時,透過金門歷史上之僑鄉文化網絡,及戰地軍事地景的研究主題,積極發展特色,可進一步建立與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之學術合作。
三、在服務方面
a、建立公部門與產業界的建教合作關係
加強與金門縣政府、金門國家公園及相關產業的建教合作,一方面提供學生實習機會,強化實務能力,以利學生順利就業;另一方面以「建築與文化遺產保存研究」、「城鎮空間研究」、「太陽能建築節能研究中心」之研究群為基礎,發展成為本地及鄰近地區的建築環境諮詢智庫,改善昔日完全仰賴對金門並不熟稔的台灣學界之意見,帶動人文與自然環境的永續發展。
b、強化專業技能與鼓勵交流互動
為強化學生未來專業技術與獲取證照之能力,除研擬「學生學習輔助計畫」外,另積極爭取經費聘請具實務經驗之建築師或專業人員擔任兼任或客座教師;此外,推展本系與台灣、大陸及亞洲、歐美各國大學建築系科的交流,拓展國際視野。
C、地方回饋與互動
強化社區營造與城鄉規劃參與操作。近五十餘年,金門以國防建設為主軸,忽略了民生基礎建設,加上近十年開放觀光,金門也逐漸出現台灣都市化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因此藉由學系的師資與學生積極投入社區建築的工作,發展參與式的設計方法,透過社區營造的過程,維護金門良好的城鄉風貌與居住環境。因此,在研究及教學上,我們將以社區建築的理論與實務為主軸,對當前與未來金門的城鎮、聚落發展上提出可行的方向,並加強學生的實務能力,以符合地方的期待。